医院概况

绵竹市人民医院 蓄势发展的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

    百 年 仁 泽 路        满 腔 济 世 情 -----蓄势发展的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   绵竹城中,马尾河之滨,有一座充溢着紫藤花香的百年老院——绵竹市人民医院。 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她有另外一个名字——仁泽医院,就连医院周边,还有着诸如“仁泽菜市”、“仁泽小区”的地名。1919年,仁泽医院创始人传道士路景荣(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外科医学博士)组织天主教徒、社会名流捐款购买了庆云下南街(现人民医院地址),修建仁泽医院。 时至今日,这所医院已然发展成了拥有职工1269人,编制床位800张,开放床位8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诊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成都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省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翻开这家医院的百年历史,每一页都记载下了她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绵竹市卫生事业的变革与前行。 2017年10月,绵竹市人民政府先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启动深化办医合作,绵竹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冠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的第二名称,并成为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区域联盟医院。 2023年,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医院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圆满完成三甲医院创建晋级评审,顺利通过二星级智慧医院评价,在全国公立医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德阳市第二名,全国排名上升149位,考核等级连续三年稳居B+。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高级职称职工188人(其中正高43人,副高145人),中级职称421人,硕博士59人。获得省市各级人才荣誉30人次,目前我院拥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1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技能名师3人,德阳市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4人,德阳市“英才计划”德阳名医5人,德阳市工匠2人,德阳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德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德阳市技术能手(健康管理师)1人。德阳市名医工作室2个。 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设有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8个,涵盖26个科目、66个专业,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结构合理。德阳市人民政府在我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下拨专项经费,下设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何成奇专家工作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康焰专家工作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游潮专家工作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响专家工作室。拥有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5个,分别为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护理学、重症医学科;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12个,分别为内分泌科、妇产科、普外科、检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骨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药剂科;德阳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 借力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契机,医院综合管理及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先后聘请6名华西学科主任,22名华西特聘教授;与华西感染科、泌尿外科、康复科、呼吸科、急诊科、营养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等14个专业建立专科联盟;与华西第二医院生殖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专科联盟。 医院同标推进绵竹区域医共体建设,先后启动与孝德镇、新市镇、麓棠镇卫生院合作办医,区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已建成,打造四川省首个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中心诊断、结果互认,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官媒《健康报》对中心进行了专题报道。先后荣获“医联体探路先锋”、“县域优秀卫生行政管理奖”、“医院管理创新奖”、“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医院等奖项。《四川日报》将医院作为基层医联体建设典型案例,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刊中进行专题报道;《健康报》整版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可操作样本”;《四川日报》在壮丽70周年专刊中对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进行专题报道,医院品牌影响力和正面宣传效应显著。 2024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全院上下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秉承“仁爱养和 泽济安康”的服务理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恪守“仁爱  敬业  奉献  创新”的院训,围绕医院发展目标和方向,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踔厉奋发、实干担当,奋力开拓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新格局,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 2024年2月
查看更多

  • 刘嘉铭

    院党委书记
  • 张光兵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陈波

    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
  • 陈弟洪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杜涛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 鲜洪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仁泽医院创始人路景荣(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外科医学博士)组织天主教徒、社会名流捐款购买了庆云下南街(现人民医院地址),修建仁泽医院。民国11年,初具规模,开始接收住院病人;民国17年,全院基本竣工,建筑面积为2989平方米,有两个病房,设置病床40张。
医院设备逐渐充实,人员增加,每年住院人数达1100人,外科用全身麻醉能做截肢、阑尾、疝气修补、骨内固定、妇科、扁桃切除等手术。相邻的德阳、什邡、安县、北川等地的群众颇多来此就医。同年病床增至112张。
“仁泽”医院和县卫生院两院合并为绵竹县卫生院。1953年9月,改名为“绵竹县人民医院” 此期,医院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全院工作人员50余人,门诊日均200至300余人次,住院人数达1683人次。
人民医院、血吸虫防治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合并,称“绵竹县人民卫生防治院”,成立革命委员会,领导院务工作。1973年9月5日,撤销卫生防治院,恢复合并前的建制,医院仍名“绵竹县人民医院”。
由绵阳地区卫生局、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拨款,加上医院自筹资金,修建医院内、外科病房2幢,建筑面积共计2800平方米,于1976年竣工投入使用。年出院病人4400余人次,门诊15万余人次。同年床位增至230张。
投资157万余元建成门诊楼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共四层。年出院病人8620人次,门诊28.6万人次。同年开放床位386张。
修建新住院部大楼,建筑面积达18518平方米。 9月与绵竹市血吸虫病防治所进行资产重组,原血防所在职职工89人及退休员工101人并入我院,职工增加至516人,由血防科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同年医院编制床位370张,实际开放床位460张。2001年5月,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5.12”汶川大地震使医院受损惨重,院本部完全丧失医疗功能和救治条件,7月8日,医院整体迁入江苏援建的4万余平方米的板房医院,全面恢复了医疗功能,增设了ICU,建立了康复科。2010年5月,完成灾后重建,加固了住院部大楼,续建了共十二层的门诊综合楼,新建了辅助楼,全院整体迁回院本部,并确立了“实现信息化  医院创三乙  再上新台阶”的医院发展目标。
医院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综合医院,顺利完成了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均住院病人650余人,日门诊量2000余人次。职工800余人,医院编制床位增至500张,实际开放床位600张。
绵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化办医合作正式启动,医院挂牌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12月,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现场复核。日均住院病人800余人,日门诊量2000余人次,职工1040余人。  
  • 民国8年(1919年)

  • 民国25年(1936年)

  • 1951年

  • 1968年12月

  • 1974年

  • 1991年

  • 1998年

  • 2008年

  • 2014年5月

  • 2017年10月

  • 民国8年(1919年)

  • 民国25年(1936年)

  • 1951年

  • 1968年12月

  • 1974年

  • 1991年

  • 1998年

  • 2008年

  • 2014年5月

  • 2017年10月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